close

上個月,一位彤姐同學的媽媽從旁得知我正在以月亮老師的身分和小小孩玩顏料,便很熱心地送了我一本書。書名是「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2-孩子的畫如何看、怎麼教由日本著名教育家兼畫家,還是日本現代兒童早期繪畫行為研究的專家—“島居昭美所著。我瀏覽著封面的介紹:「暢銷20餘年的劃時代育兒經典」,即使它是簡體字翻譯版,不大習慣,但依舊瞬間激起我閱讀的慾望,而且,沒想到開始後竟停不下來,直接看完。

 

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亦翻開書櫃,找出彤姐過去在家或在學校的塗鴉集,對照書中所述,回想著孩子的成長。我很感恩她的繪畫發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此我想要整理書中重點,並輔以彤姐的畫,一起分享給同身為家長的你們:

 

首先,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畫畫吧!!

大人最忌諱的,就是直接教孩子怎麼畫。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自從看過大人的畫,很容易受大人畫畫的方式所侷限,也會誤會大人才會畫。於是,孩子很難忘我地享受”自由表達的樂趣”,容易嶄露不喜歡畫畫的樣子,時間一久,也很難再畫出具有創造性、符合年紀身心發展的作品。而創造力絕對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細心呵護與大力培養的。

 

回想一下,如果我們曾經無意間教孩子畫東西,孩子是不是下一次就會說:「媽媽先畫!」或「我不會畫!」了呢?

 

「聽畫」對幼兒身心發展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大人知道,一幅畫需要被欣賞才有意義,因此大人的作品多少隱含著社會化、是同時站在欣賞者的角度所創作出來的。但幼兒不同,幼兒思考的特徵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會考慮欣賞者的想法,所以他們能夠暢快的畫出自己想畫的作品,是內心想法的真實呈現。

 

但是由於手眼協調及認知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幼兒的畫需要大人的傾聽,大人才能明白幼兒繪畫的內容,在傾聽的過程中,孩子才能體會自己作品被了解、被欣賞的喜悅!

 

回想一下,如果我們仔細傾聽孩子對畫畫的說明,孩子是不是越來越喜歡畫畫、越來越喜歡向我們分享他的作品? 而我們同時也能夠透過孩子的畫,了解他們在想甚麼,這就是珍貴的、無可取代的親子互動啊。

 

這是彤姐5歲的作品。(請忽略潮濕的牆壁XD)

IMG_3596.jpeg

記得我看到第一眼想法是,夭壽~! 給我畫牆壁! 還有這是甚麼鬼東東?火箭嗎?XD 但我努力忍住發表先入為主的看法,快快詢問她畫的是甚麼,沒想到她很興奮地說:「這是提醒大家要小心腸病毒的海報,我畫在廁所門的旁邊,是因為我把廁所當作醫院啦!!」說完,她笑倒在老公床上。

 

然後同時間,另一邊的3歲安弟完全複製姐姐的行為,畫在老公床頭旁的牆壁,他雙眼發光的炫耀著:「媽媽看,我在玩球!

IMG_3595.jpeg

這兩副作品有著兩個共同點,第一,如果孩子不跟我解釋,我肯定不知道作品的意思,更不會知道他們在想甚麼。意外的牆壁畫,讓我發現我喜歡彤姐融入生活的想像力,也看出安弟原來對會玩球如此有成就感。

 

ㄜ,第二個共同點是,這兩個孩子都吃了熊心豹子膽啦,敢畫在爸爸房間!!!! 縮縮砍你們要我怎麼跟他解釋~XD (後續略)

 

我們要知道的是,學齡前的孩子,由於無法用語言或文字完整表達內心想法,畫畫正是能真實記錄的管道。透過被理解的喜悅,揮灑創意的自由,畫畫便對孩子健全的人格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歲至9歲,畫畫特色各有千秋,每個階段都是孩子純真品格及語言、認知能力進步的展現,值得保存珍惜!

 

  1. 1歲至2歲前,或孩子能獨立走路,就表示可以開始「塗鴉」囉。一開始,孩子的身體運動是以肩膀及手臂為主,從手臂揮舞,拍打出點點開始,到大範圍的繞圈圈,漸漸的,孩子的手腕更有力量了,塗鴉就會變成小範圍的繞圈圈,稱螺旋式塗鴉。

     

  2. 2歲開始進行有意義的塗鴉。能一邊畫線,一邊想著線的長度,該停下或再畫長一點,也會畫封閉的圓圈,甚至2歲半後,線與線間有塗滿(似線跟線的重疊,孩子反覆畫著)塗滿代表孩子繪畫能力的進步。不過,2歲孩子的特點是,畫完後才邊看邊說明,而說明的內容會因大人不同的問法而有所改變,非常隨性。例如:一下說她畫的是麵包,一下又改口說她畫的是車子。

     

  3. 3歲孩子的繪畫特點是「計畫性畫畫」,不是全部畫完才解釋,而是能邊畫邊考慮每條線的意義,代表著孩子已能透過畫畫表達真實想法,但顏色本身對孩子而言還不具有意義,若孩子用黃色的筆來畫畫,只能表示她當時剛好想選那支筆而已。另外,3歲後的孩子開始會有「擬人化」的作品,例如替車子或房子畫上五官。

IMG_3592.jpeg

上圖為彤姐剛滿4歲的畫【我與媽媽在玩】,這是學校老師請孩子周一畫的”假日分享圖”。至於跟媽媽在玩甚麼? 她並沒有畫出, 但已能清楚表達左邊的是她、右邊的是媽媽,是我跟媽媽在一起。

4.   4、5歲孩子語言發展更成熟,能在畫之前,先思考要畫甚麼,用語言組織印象,最後才動筆行動。所以大人可以在進行繪畫活動之前,先與孩子進行「討論」,讓孩子能在腦海中先組織一下想呈現的內容,再動手畫畫。另外此時孩子的畫會出現「同存表達」的現象,意思是同一張畫,會出現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做的行為。

IMG_3593.jpeg

上圖為彤姐5歲多的畫【我跟爸爸媽媽玩很長很長的大象溜滑梯】,這也是學校老師請孩子畫的”假日分享圖”。不知道為什麼,我能感覺得出來彤姐想要呈現公園裡孩子嬉戲的熱鬧氛圍,雖然看不太出來人在哪邊,溜滑梯長長的滑梯貌似大象的鼻子,若隱若現。

5.   6歲孩子的觀察力更加敏銳,因此能夠透過眼睛觀察自然界或生活上發現的細微的形狀差異,並在畫中呈現,擁有類似寫生的樣子。例如:石頭是圓形、有些葉子是橢圓形有些是針形、而枕木是長方形、電視機也是長方形等。到了7歲,畫中漸漸不再以自己為主角,而是能將自己放在畫中的某一個位置,已展現7歲孩子在社會性的發展,而畫畫的能力也進展到能令大人一看就懂。而9歲才是真正具備寫生能力的年紀喔

IMG_3594.jpeg

上圖為彤姐6歲1個月的畫【我和弟弟在家看電影,看超人特攻隊】。我問:「妳畫的超人特攻隊是沒有臉的耶~」彤姐回:「對啊,因為他們不算是最強的超人,不給臉。」蛤,這是甚麼邏輯?! 哈~

 

 

最後特別一提,本書中作者有提到幼兒人物畫像的進展(如下圖,請胡鬧安弟幫忙拿)。這麼巧,彤姐的學校從小班開始,每個月都會讓孩子畫「自畫像」,我從她的自畫像來看,這兩年多確實一點一滴地進化呀。

IMG_3648.jpeg

 

彤姐小班的自畫像。(我)

IMG_3644.jpeg

 

彤姐中班的自畫像。(我在爬A字架)

IMG_3645.jpeg

彤姐大班的自畫像。(我與圓形教室)

IMG_3646.jpeg

 

3月中的大班家長會,彤姐老師跟家長們玩了一個遊戲,就是從全班同學的自畫像中,找出自己孩子的畫!! 限時30!!

 

天啊!

 

不得不承認我沒甚麼自信答對,但眼神掃了一輪,排除男生、排除長髮、排除穿裙子的,以及靠著我對她畫風的認識,我很快就找到了彤姐 然後心裡默默地想: 還好是叫老公去安弟那...這題太難!.

 

最後我想說,彤姐目前是6歲5個月,或許她不是畫畫天才,但我很高興,她能愛上用畫畫,真實的表達內心想法。比方說,跟弟弟打架後,立刻回房間畫下弟弟的”惡行”!還貼在牆壁上供家人們批閱!

而她的幼稚園雖然有提供畫自畫像、菜圃紀錄、假日分享、體能回顧、勞作作品設計圖等等大量的畫畫機會,但最終她並沒有把畫圖當作是定期繳交的作業,反而紮實的養成一種除了語言之外的,情緒抒發及紀錄生活的管道。謝謝學校老師、謝謝我自己、

也謝謝這幾年來,「聽她畫」的大人。

 

這本書【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2】,除了上述重點,更撰寫許多在教育現場的大人們,因使用了不同的引導方式而帶給孩子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的實例,值得所有幼兒藝術教育者、陪伴孩子的家長們細細閱讀喔。

 

 

(後來才知道送我書的媽咪是師大美術系畢業的才女,太感謝她了! 雖然我並不是在教畫畫啦,但以同身為媽媽及現在身邊好多孩子都在學畫畫,覺得這篇心得整理文一定要寫!)

 

43128635_751322021870115_3327945530880819200_n.jpg

不管是雙峰駱駝還是月亮老師,我都在這: https://m.facebook.com/crazy.crazycamel/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癲搗的雙峰駱駝 的頭像
    癲搗的雙峰駱駝

    癲搗的雙峰駱駝

    癲搗的雙峰駱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